第一课:城砖的秘密 从历史传承到工匠精神
课程以南京明城墙的城砖为切入点,探究城砖的制造过程,包括选土、炼泥、制坯、装窑、烧窑、出窑等步骤,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历史的真相。理论学习后,张秀以模拟砖块搭建农家小院为实践主题,将学生分组,按照材料比例混合、搅拌水泥,参考图纸进行建筑施工,最后形成作品。在手工制作过程中,学生真实感受到细节、严谨对工程的影响,感知团队合作的力量,以及真正意识到传承下来的百年建筑所承载的工匠精神。
第二课:劳动哺育最美的花 创意与美学的碰撞
课程通过播放港珠澳大桥的纪录片导入,讲解劳动铸就璀璨的文明。同时,引导学生欣赏文学、音乐、美术、舞蹈作品中的劳动之美,让学生理解劳动创造美、哺育最美的花。张秀以学生使用陶泥制作手工的实践主题,精心挑选制作材料,本次实践没有限制学生创造主题,学生自由发挥,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自己也可以用双手创造出灵动的作品,精细的劳动和创意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,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的自信心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,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特别好,不仅有创意、更有耐心,创作出了很多非常有个性的作品。
第三课:最美好的人生 回忆和手工结合
课程通过展示各种劳动场景的图片,引出劳动创造价值的话题,凸显劳动者自身的价值和意义,成就劳动者精彩的人生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。在设计教学过程中,张秀将之前学生制作手工过程的照片进行收集、整理并展示,多以正面的话鼓励学生,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的个人特质,以及在以后的工作中的优劣势。这一环节发现每个人都在认真看,看到老师记录了每个人的状态,并且在之后的手工制作非遗敦煌藻井填色扇子制作过程更加的投入。数控加工专业学生以男生为主,在精细手工制作中可以考验学生的耐心、细致和严谨,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。

临时加更:中秋节做月饼 传统文化赋能劳动教育
9月末第四周恰逢中秋、国庆双节假期,张秀在设计本节课时,并没有拘于课本本身,而是融入传统节日、人文关怀。设计以中秋节的来历为开篇,师生共同参与从制皮、包馅到压模的全流程月饼制作。在制作过程中用到称量原料,可以强化专业公差意识,揉制面团,可以锻炼手部精细操作、学生分组围坐一起,既能感受传统节庆文化,又能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哲学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特别开心,愿意和老师主动交流的孩子明显多了,有的学生甚至在做好后送给了任课教师、班主任、带回家给家人品尝。

机电工程系张秀老师在讲授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,打破传统的理论教育方式,注重用手工制作的真实践方式培育匠人心,用这些一个个的小手工撬动大教育,希望让劳动教育课程真正发挥学生技能成长的"催化剂"、职业精神的"孵化器"。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,将继续挖掘和课程项目匹配的动手实践,并且尝试融合工学一体化思维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,让"尊敬劳动、热爱劳动、诚实劳动"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,让学生真正理解"劳动创造价值,技能成就人生"的深刻内涵。



